中国电商就业强劲升温 打造4000余万工作机会
在某自行车生产车间里,工人在流水线上生产作业。这些组装好的自行车将通过互联网销售到全球各地。本报记者陈斌摄
原标题:中国电商就业强劲升温
淘宝里的“店小二”、网络公司的营销人员、奔驰在大街小巷的送餐员……在中国,你所能见到的许多职场人员,都可能与电子商务有关。如今,电商已经渗透到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,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催化剂。
电商对中国整体就业形势有何影响?又将表现出怎样的趋势?
就业规模逾4000万
在北京市朝阳区,有一家名为“盒马鲜生”的超市常常人满为患。这家以“线上电商+线下门店”为主要经营模式的“新零售”超市,设有店长、厨师及拣货员、柜台服务、配送等岗位。据悉,一家“盒马鲜生”门店带动的就业岗位约为300多个,按照目前全国46家门店测算,“盒马鲜生”一共提供了上万个就业岗位。若加上上游的生产制造、快递物流等相关就业人数,这个数字将更为庞大。
如今,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以及与其他行业的深度结合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电商相关的工作。
近日发布的《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7》(以下简称报告)显示,电子商务直接从业人员和间接带动就业达4250万人,同比增长13%。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发布的《2017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》指出,截至2017年末,全国就业人员数量为77640万人。
这意味着,中国每18个就业人员中,就有一个正在从事电子商务及其相关行业。
电商就业人员庞大数量背后的基础,是中国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。数据显示,2017年,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9.16万亿元,同比增长11.7%;全国网上零售额达7.18万亿元,同比增长32.2%。
这在电商领域的就业现状中得到体现。报告中,一份对1285家淘宝、天猫平台商家发放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,43.8%的商家电商业务量年均增长率在50%以上,超6成受访商家电商岗位人员月均收入超6000元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毛日昇认为,新兴经济领域对就业的创造效应显著。电商岗位对传统零售行业的就业不是简单替代,而是促进了传统就业方式的升级。此外,大量“传统产业+数字化”的跨界领域以及数字技术带动的新商业模式,也催生了许多新增就业机会。
大幅带动创新创业